欢迎访问共青团怀宁县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基层团讯 少先队工作 青年就业创业 团务知识 下载专区
 
基层团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团讯 >>列表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2025年怀宁县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25-08-18 | 浏览 次] 字体:[ ]

  他乡纵有当头月

  不抵故乡一盏灯

  来自各高校的怀宁籍青年大学生

  带着对故土的牵挂

  揣着所学的本领

  走出课堂、扎进家乡

  用脚步丈量熟悉的土地

  用才学给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跟着团团一起来听听

  他们的青春实践独白吧!

  01 安徽新华学院 胡心梦

  作为安徽新华学院药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个夏天,我以返家乡大学生兼职团委副书记的身份,在月山镇的乡土间践行着青春使命。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既需要如药学研究般严谨踏实的态度,也需要服务他人的滚烫热情。

  在省级示范校月山镇老年学校的结业典礼上,我既用摄像机记录合唱声部,又用相机定格独舞衣袖,将他们接证书时抹眼角的瞬间,都装进镜头、写进文稿,像守护药品质量般珍视这些温暖记忆;青年夜校廉洁书法课上,协调笔墨补给时,我想起药学实验中器材准备的严谨,这是对初心的坚守;走进复兴村非遗文化馆,遇到游客询问,我便介绍本地手艺人的作品,就像讲解药材特性般熟稔,看着年轻人为“家乡非遗”拍视频,真切感受到:留住文化之根,正如保留药材道地性,才能让家乡的“日子”更有品质。

  这个夏天,我在乡土间读懂:青春的意义不在高度,而在踏实地的脚步和握紧责任的双手。作为药学专业学子,我会带着这份感悟,让青春在故土扎根,用行动书写属于我们的“乡土答卷”。

  02 安庆师范大学 洪心悦

  七月的怀宁骄阳似火,我怀着热忱之心,通过团县委“扬帆计划”,在高河镇政府服务大厅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实践。初入大厅,“热情服务”的红色字样与此起彼伏的咨询声、键盘声交织,构成生动的民生图景。我的岗位是观摩学习岗,起初以为政务服务只是按流程办事,融入后才发现其中的细致与耐心。工作人员每天接待众多群众,需熟练掌握政策法规,还要灵活解答疑问,照顾特殊群体需求。有位工作人员为让群众明白政策,反复讲解十几分钟,这份耐心深深触动了我。工作人员指导老年人申报,线上办事指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我体会到政务优化带来的实在变化。后来我从观察者变为参与者,协助引导群众、整理材料等,群众的一句“谢谢”让我明白服务的意义。与工作人员交流,我更懂这份工作的价值。这段实践让我明白,青春成长需要实践历练。它如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坚定了我服务家乡、奉献社会的信念,激励我奋力前行。

  03 广西师范大学 谢金峰

  带着对大地肌理的探寻之心,我回到家乡小市镇,在政府实习的时光里,办公室的纸页与阡陌的尘土,共同为我开启了一扇真实之窗。

  案牍之间,美丽乡村的脉络清晰浮现,改厕、治水、植绿,字里行间皆是基层工作者无声的汗滴与日夜奔赴的身影。当脚步踏入田野深处,那些被骄阳反复打磨、黝黑发亮的脊梁才真正诠释了“奉献”二字。测量员汗水浸透的衣襟下,目光如尺般坚定丈量着未来;而环卫工默默离去的背影后,整洁的道路如一条静默流淌的颂歌。原来平凡生命所能迸发的光亮,竟能如此灼热地映照出“意义”的形状。

  凝望路旁轰鸣的机械齿轮,它们正奋力咬碎旧日泥泞的记忆,托起坦途新绿。污水塘摇身变为清波潋滟、荷香四溢的水景,仿佛大地被重新刺绣。这一砖一瓦的变迁,正是无数扎根泥土的脊梁,以晒脱皮的脖颈,接住了所有求索的目光。实践虽短,心田已丰。基层治理四字,不再仅是书页上冷峻的术语,而成了我血脉里涌动的责任。未来纵使远行,鞋底也愿常沾故土的晨露,唯有俯身贴近大地,方知如何用知识犁开板结的现实,以青春微光,汇入这壮阔的乡土史诗。

  04 鲁畅 合肥城市学院

  在这次城管岗位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入参与了街道摊贩管理与店面整洁维护工作,直面城市治理的最前沿。那些曾被视为“简单”的任务,却在真实场景中教会我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彻底颠覆了固有偏见。

  清晨六点半的早市,摊贩的摊位挤占了交通道路。我学着老队员的方式,走到他们旁边,告诉他们可以把摊位移到菜市场里面去。那里面顾客多,空间也很大,而且还安全。管理摊贩不是粗野的驱赶,而是在规则和安全中寻找人情味“耐心沟通、重复劝导”。当然,有些人不理解我们的行为,觉得我们是在欺负平民老百姓,但是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这里管理之后交通方便了许多,我们的内心是欣慰的。

  巡查店面整洁时,“门前清”理念成为关键。我与老队员在各个商铺门口来回走动,告诉他们可以把宣传广告往里面搬一点、售卖商品把街道让出一条路来。改变后,顾客夸赞环境清爽,来消费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大家也都纷纷效仿起来,大家都成为街道整洁的守护者。

  05  江西财经大学 赵心怡

  初踏黄龙镇土地时,我带着大学生的青涩与忐忑。而今回望,这场“返家乡”社会实践是一场重塑认知的修行——那些在表格里跳动的名字,在“乡村夜话”里碰撞的智慧,新闻稿里流淌的文字,在我青春的坐标系里,刻下关于责任与成长的清晰刻度。

  年轻干部的创新精神和老一辈干部的务实作风让我明白,家乡的发展正是这样代代相传的接力。撰写的每一篇新闻稿,都是我对家乡发展的见证,也是我用文字为家乡发声的方式。而在收集整理申请资助表格的过程中,那些孩子的故事,让我对“贫困”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们或许缺少物质的滋养,却从未丢失精神的锋芒。

  这场实践教会我的,从来不是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或是如何整理一份表格,而是让我明白:所谓成长,就是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的过程。“返家乡”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重新发现故土的价值,找到青春扎根的方向。

  编辑:张希雯

  初审:王明

  终审:何顺祥

责任编辑:共青团怀宁县委员会
  友情链接: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166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怀宁县委员会
电话:0556-4611135 地址:怀宁县政府机关大院 邮编:246100 Email:hntxw@sina.com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备案序号:皖ICP备19005328号-1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6-4611135 举报邮箱:hntx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