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7月,我乘坐着开往家乡的高铁,在刚修建好的高铁站下车,又乘坐干净宽敞的公交车回到家中。这一路的便捷,这沿途变化的风景,熟悉而又陌生,是啊,家乡正在不停发展呀。
回家途中,我在想,现在的我是否也能够为家乡做点什么呢?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返家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很快,在7月4日这天,我来到怀宁县水利局报道,开启了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一)开启“未知”
刚工作的两天里,我在办公室甘主任和刘主任的带领下,学习并了解了水利局里的日常工作流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作,7月6日上午,我跟随甘主任走访黄墩镇,进行疫情防控督查工作,在独秀山社区为民服务中心、黄墩大酒店,独秀山公园,黄墩购物中心等地近距离观察基层工作者的身影。
在这个疫情常态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参与者,从个人的主动报备,到村委会或社区主动摸排登记,再到县级各部门下乡督查,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犯错。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疫情督导工作,来到基层工作者的身边,体会到他们的日常,原来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很繁琐,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意义重大。家乡的美好离不开每一位居民,更离不开这群基层工作者的守护。
(二)熟悉的地点,不一样的身份
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自7月1日开始,怀宁县各单位组织职工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创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我有幸能够参与这次活动,为家乡城市的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水利局实践的一个月以来,我多次来到县水利局负责的11网格,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市容整治、公共设施维护、疫情防控,“除四害”宣传、文明养犬整治等。
活动地点恰好位于我之前就读的高中附近,时隔一年,再次走在这段熟悉的路上,当时在这里求学的模样依旧历历在目。如今,我穿上这身红色的志愿服,又是另外的模样,另外的身份。再次见到熟悉的店家,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帮助他们整理门店环境,为他们科普生活中未知的风险,这样的时刻才真正地让我体会到回报社会的那份责任感,看着整顿好的街道,这样的感觉也愈发强烈。
(三)双脚的见证
7月18日上午,在负责人潘主任的带领下,我来到大沙河沿岸实地考察沿岸堤坝、水闸的施工进程。沿着河埂从下游自上游,左边是村庄和良田,右边是河。每隔不到百米便有一处修建好或者正在施工的水闸。潘主任欣慰地说:“修这样的水闸,作用大哩,旱期往内排水,汛期外往泄洪,为两岸人民提供了安全和物质的保障。”我只是在一旁听着,便觉得震撼。一路上,潘主任一边跟我们讲解相关知识,一边认真考察沿岸工程建设情况,我从潘主任身上看到的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小到一块小小的护堤砖他都要仔细查看。尽管烈日炎炎,却依旧阻止不了他对工作的热情。
双脚走在满是泥土的河埂,留下尘土肆意,远处长势喜人的稻田被微风轻抚,排水站内机器的运作发出隆隆声,清澈的河水从闸口排入,带着雪白的浪花流淌进翠绿的田野,仿佛头顶的骄阳也要被浇灭,那是流向幸福的方向啊。
(四)那就行动吧
在参与每周一次的乡镇疫情防控的督导工作后,我与同伴胡芯蕊决定对怀宁县乡镇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到相关单位询问,随机抽调问卷,最后统计数据,统计出怀宁县乡镇居民对目前疫情防控的认知,行为,态度的情况,最后进行我们的相关研讨分析工作。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在两周时间内去到黄墩镇、茶岭镇、金拱镇以及县内各街道发放问卷。数据的汇总及分析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由于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调研,经验欠缺,我们随机抽调居民做问卷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秉持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最终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原定计划的全部问卷。做调查的过程尽管艰辛,但是当托起那沓厚厚的完成问卷时,感受到的却是其中承载着的这一路的成长与收获。
(五)期待,下一个盛夏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实践,更是一次机会。曾经,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我回到这里,参与家乡的发展事业,与家乡共同进步,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
一个多月的历练,让我学习到不仅仅是处理工作的技能,还有面向明天的底气。回望过去一年的大学生活,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努力追求高绩点,这样的生活固然充实,却也会在不经意间错过自己与外界的关联。而这次的社会实践也恰恰给了我弥补的机会,它让我走向了社会,给我带来课堂里永远触及不到的知识点。
我非常感谢团县委能够给许多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假期里不负青春,为我们热爱着的家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立秋以至,我们会各自获得属于自己的果实。同时也期待着,下一个盛夏,一起守护我们心中的云白山青。
(供稿:县水利局 孙罩俊)
|
![]() |
![]() |
![]() |
![]() |
![]() |
|